翔(xiánɡ)爬(pá)纵(zònɡ)具体内容是什么?

最后编辑时间:2025-02-02 08:02:4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棚裡敞亮,地栽草莓红绿相间,长势喜人。隻见陈同维拎着篓子走在前头,沿田埂深入,单个来回,原本空空的塑料篓就被鲜红饱满的草莓填得满满当当,“这是顾客提前下单订好的,今天摘今天送,大过年的,吃的就是一个新鲜。”

  “过去在西藏当兵,服役多年,后来回到老家,当起了‘新农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不善言辞的陈同维把十多年的经歷一笔带过。

  2020年,已经背井离乡10多年的陈同维,从高原下来,回到自己熟悉的田间地头,开始跟在父亲后面,天天和土地打起交道。

  转行务农,除了為父亲减轻负担,更重要的是参与到乡村振兴“新战场”,為家乡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面朝黄土背朝天”,曾是人们对农民种地最深刻的印象。如今,科技强农让陈同维深深体会到了“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他握紧父亲的“接力棒”,成长為当地的种粮大户。

  “1500亩高标准农田水稻、23亩大棚瓜果、300亩水塘荸薺……”盘算起自己的家底,陈同维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边种边学,过去父亲种植作物单一,现在除了水稻、小麦、油菜,还有荸薺、西瓜和草莓,走的是多元化发展路子。”

  凭借在部队养成的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这些年陈同维在家门口把农业做得风生水起,“水稻亩產1300斤、荸薺亩產6000斤,西瓜產量也不赖,隻要肯吃苦,就能有好收成。”

  “去年9月初栽的苗,年底就迎来头茬採收,虽然暖冬气温偏高,上市时间有些推迟,但效益还算可观。”陈同维心满意足道,“第一年种就尝到了甜头,起早贪黑没白忙活。”

  如今的陈同维,退伍不褪志、退役不褪色,带着新想法、新技术、新农具扎根农村,施展才华,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从网上学、向前辈学、跟专家学,不断在实践中摸索。

  去年年底,忙裡偷闲的他,还专程去了趟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乡村產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回来后感触颇深,“既长见识又长知识,不能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隻要思路宽,种田同样大有可為。”

  返乡务农,耕种五年,陈同维改变的是驾驭土地的方式,不变的是对家乡土地的情怀。2023年,他被评為安徽省现代青年农场主“优秀学员”,并获得“乡村振兴中级农技师”职称,此外,还入选了安徽省“新农人”协会会员。

  告别军营,扎根乡村,闯出的是另一番天地。陈同维告诉记者,现在大宗粮食作物种植已经走上正轨,有了科技加持更加得心应手。下一步,他打算种上葡萄等应季水果,不仅保供春节市场,还要形成季季有果香的特色农业种植模式。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