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开始“自来卷儿”

最后编辑时间:2023-11-15 08:03:2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时不时见到可怖的数据,抑郁、休学,有意无意地跟“海淀”联系起来,引来一片叹息,都说是父母给孩子压力太大,把孩子逼上绝路。

  结尾通常是“鸡娃不如鸡自己”“中产的孩子大概率不如自己”,看客拥有了道德上的优越感,得到莫名其妙的安慰,心满意足结束话题。

  如今的大语境是如此,身为鸡娃圈父母倒也没觉得有啥不对,时时检讨自己有没有给孩子太多压力,谨言慎行,胆小如鼠,为人父母的勇气甚至不足以推开那扇关上的房门。

  现在的孩子,真的非常在意比较。不管大考小考,只要考了,就非常急迫想知道成绩和排位。很多孩子会一直去问老师,胆儿大的直接去翻卷子,然后消息迅速就在班里传开。

  而且不光是学习,连带着体育、特长、社会活动,都卷,六边形战士比比皆是,跟我们那个时代真的是完全不同了。

  所以中学生的父母,其实还在给压力的已经不多了,都竭尽所能扮演舒缓剂,做好后勤服务,小心敏感地体察着孩子的思想动向有没有钻牛角尖,尽可能鼓励、安慰。

  我感觉学校也是如此,哪敢强化,都是尽力开导,让孩子们根据自身特长发展,相信自己很优秀,不要卷得太偏执,不要不如人就想不开什么的。

  卷不赢的情况下,不需要谁来训斥,孩子自己的情绪就会不好。哪像我们小时候,只要爹妈不打骂,日子就能高高兴兴地过下去。

  有时候想想,这种“自来卷”,可能还是跟从小习惯了优秀有关系。爹妈从小鸡娃,孩子从小优于别人,一路披荆斩棘,来到比较好的学校,面对更多更优秀的同学,更是自发开始卷。

  然而难道说为了不卷,就让娃从小习惯于当差生,故意不学习吗?逃避得了学生阶段的卷,逃避得了社会阶段的卷吗?

  身边有一些朋友因为怕卷,带娃出国了。然而,加拿大也好,新加坡也好,或者美国也好,身为一个华人,难道真的就能不卷了吗?

  我若干年前养了两条孔雀鱼。鱼缸不算大,对它们来说也算广阔世界了。我铺了底泥,打了灯光,生态平衡、宁静,喂一点鱼粮,半天吃不完,鱼在水草间穿行,怡然自得。

  然而它们开始生崽儿,一生几十条。刚生出来,小小的,萌萌的,不占什么地方,不产出什么垃圾。慢慢长大了,再生,再生……

  到如今,送人也送不完,缸里的鱼越来越多。人一走过来,就都挤在水面等待喂粮,一把撒下去,转眼就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就四散开到处啄,希望能在底泥或水草上再找到一点渣子。

  看着拥挤的鱼缸,感觉它们好累,好卷,生活质量降低,失去了之前的美,但又没有办法。它们也只是想多要点资源活下去,它们又有什么错呢?把它们捞出来冲马桶吗?

  说什么“鸡娃不如鸡自己”,“给孩子提供保证让他们免于卷的恐惧”……都是正确的废话,如果留钱留房子就可以保障孩子的未来,那不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吗?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