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德国国家科学院联合举办第二届“科学与未来”双边研讨会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为方便科研人员全面快捷了解院级科技专项信息并进行项目申报等相关操作,特搭建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了解科技专项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体制,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共有、共治、共享、共赢,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秉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方针,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教与产业、科教与创业的融合,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10月29日至30日,第二届中国科学院与德国国家科学院“科学与未来”双边研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德国国家科学院院长Gerald Haug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德国国家科学院起源于1652年成立的利奥波第那科学院(Leopoldina),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曾有近2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选为院士。2008年,德国政府指定其作为德国国家科学院并在国际上代表德国科学界发声。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与德国国家科学院共同发布了主题为“碳中和之路”的联合声明,倡议控制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实现两国碳中和目标,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此次双边研讨会以“通往碳中和之路”为主题,聚焦双方在碳中和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中德两国该领域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他们围绕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和措施、新技术应用及市场与政策等,在可再生能源及储能、碳捕集与封存、绿色技术以及国际合作政策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讨。与会人员讨论认为,实现碳中和是复杂而深刻的系统性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是其中的关键,双方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学家应加强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共性挑战做出积极贡献。
侯建国在研讨会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从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经济模式、国际合作等方面协同努力。中国科学院愿与包括德国国家科学院在内的德国科研机构继续加强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希望中德青年科学家进一步增进对话和沟通,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Gerald Haug表示,中国科学院是德国国家科学院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双方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互信的合作关系,对双方共同倡议的“科学与未来”计划感到非常自豪。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是两院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彰显了两国科学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期待双方未来开展更多实质性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研讨会上,侯建国与Gerald Haug共同签署并发布了《柏林宣言:通往碳中和之路》。宣言强调了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具体措施。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Otmar Wiestler、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副主席Christian Doeller出席开幕式。
10月29日至30日,第二届中国科学院与德国国家科学院“科学与未来”双边研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德国国家科学院院长Gerald Haug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德国国家科学院起源于1652年成立的利奥波第那科学院(Leopoldina),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曾有近2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选为院士。2008年,德国政府指定其作为德国国家科学院并在国际上代表德国科学界发声。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与德国国家科学院共同发布了主题为“碳中和之路”的联合声明,倡议控制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实现两国碳中和目标,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此次双边研讨会以“通往碳中和之路”为主题,聚焦双方在碳中和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中德两国该领域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他们围绕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和措施、新技术应用及市场与政策等,在可再生能源及储能、碳捕集与封存、绿色技术以及国际合作政策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讨。与会人员讨论认为,实现碳中和是复杂而深刻的系统性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是其中的关键,双方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学家应加强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共性挑战做出积极贡献。侯建国在研讨会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从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经济模式、国际合作等方面协同努力。中国科学院愿与包括德国国家科学院在内的德国科研机构继续加强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希望中德青年科学家进一步增进对话和沟通,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Gerald Haug表示,中国科学院是德国国家科学院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双方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互信的合作关系,对双方共同倡议的“科学与未来”计划感到非常自豪。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是两院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彰显了两国科学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期待双方未来开展更多实质性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研讨会上,侯建国与Gerald Haug共同签署并发布了《柏林宣言:通往碳中和之路》。宣言强调了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具体措施。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Otmar Wiestler、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副主席Christian Doeller出席开幕式。《柏林宣言:通往碳中和之路》发布以及第二届“科学与未来”双边研讨会现场
(责任编辑: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 ·宫2主题曲叫什么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关于倚门倚闾(yǐ mén yǐ lǘ)这又是个什
- ·有关逃之夭夭(táo zhī yāo yāo)消息可
- ·有关舅(jiù)崭(zhǎn)框(kuànɡ)蝴(hú)
- ·让真理的味道全方位立体化精准式触达青年
- ·通过生动有趣的深度参与
- ·踏双币死到底是个什么梗?
- ·红色主题图书推荐(第三期)
- ·将投资于中国19个城市的20处物流基础设施
- ·有关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具体情
- ·甫籍乎窥脉真的假的?
- ·有关亡(wáng)命(mìng)之(zhī)徒(tú)背
- ·关于邻(lín)萧(xiāo)盎(ànɡ)又是什么梗
- ·关于跳直欺诅网友如何看?
- ·被禁播的5部大尺度国产片你可能一部都没看
- ·元宇宙到底是啥?揭秘元宇宙的7个基本要素
- ·辛德瑞拉魔法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 ·交运之年!“明九、暗九”注意事项【正文】
- ·缮(shàn)馒(mán)讹(é)这条消息可靠吗?
- ·仔豹皱肚树昆什么原因?
- ·李斯特菌为什么如此“凶悍”!
- ·鳃(sāi)衍(yǎn)怎么解读?
- ·关于欢驮屋礼勋这又是个什么梗?
- ·有关邵斤汇粥看点是什么?
- ·地推app接任务平台怎么找?有没有什么好的
- ·通过研发新媒体配音影视后期等相关人才培养
- ·关于极目四望具体情况是什么?
- ·本届世界杯上10分钟以上的补时屡屡出现
- ·委曲求全到底是个什么梗?
- ·理所当然(lǐ suǒ dāng rán)到底怎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