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好景不常具体内容是什么?

最后编辑时间:2023-10-22 08:31:32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秋风吹得游人醉,只把他乡做故乡’这里的风景好美,空气清新,令人沉醉,在水泥林立的城市生活了这么久,来到这里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原生态乡村,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真的有醉氧的感觉。”来自上海的游客徐大姐笑道。

  在距世界文化遗产宏村2公里,有一处隐藏在山间的小众景点——塔川,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依山而建,村口及周边古树参天,大都是自然生长的乌桕树。按照乌桕树的生长习性,最低气温在12~15℃时,叶片逐渐变黄,当最低气温在8~12℃时,叶片将逐渐变红。“层林尽染、缤纷绚丽”说的便是塔川的乌桕树。乌桕树的树叶经过霜降,由绿变黄,由黄变红,中间呈七彩颜色。满山的树叶色彩斑斓、粉墙黛瓦掩映其中,美不胜收。这里的秋色被誉为全国四大秋色之一。每年11月,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欣赏这美丽的塔川秋色,塔川也脱颖而出,成为众多画家、摄影师的打卡胜地。

  乌桕树原是当地人栽植的经济树种,其长出的乌桕籽可用于榨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近年来黟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保护森林资源,塔川的乌桕树在山野、田间恣意生长,它的独特景致点缀着塔川这一幅美丽的画卷,生态旅游效益日益凸显。截至目前,该村已发展民宿、农家乐70余家,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00万元,打造出极具本地特色的“塔川民宿群”。一位塔川村从事民宿经营的业主美滋滋地告诉笔者,每年的住宿餐饮收入基本可达15万元,再加上游客回购臭鳜鱼、干笋、香肠、茶叶的收入,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

  近年来,黟县深入探索建立森林旅游示范机制,着力打造林相优美、山水融合的“添景添彩”示范。先后投入近百万资金对现有竹林、杉木人工林(过熟林)进行改造。开展退化林修复工程,设立森林公园标识,集中对森林公园道路周边进行环境整治,同时完成了塔川国家森林公园1200余株乌桕树修枝及枯死腐烂枝的修剪清理工作。

  下一步,黟县将持续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着力转化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做好绿色生态到绿色经济的转变,继续打造一张张靓丽的旅游风景名片。(刘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