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芽仅钞仪看点是什么?

最后编辑时间:2024-09-13 07:01:2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地段空间=地段+地段所在空间,地段是一个二维平面中的概念,地段空间是三维空间中的概念,地段空间≈地段³

  它周围有六个高层:中国船舶大厦、金穗大厦、中国工商银行大厦、瑞苑公寓写字楼、中国人寿金融中心、尚悦湾写字楼、购物中心。

  这个盘的实际表现如何?20、21年市场大涨的时候它居然没有涨起来,大势上涨却不涨的资产要特别小心。

  九卢和瑞苑公寓位置很近,但价格是2倍多,当然有房龄、产品等差异,但最关键的还是地段空间的差异。

  小区空间最直接的评价指标是:容积率=建筑面积/土地面积,房子建设的越高越密,容积率就越高,房子建设的越低越稀,容积率就越低。

  今年去了10几个城市调研,看下来这几年房地产最大的问题是高容积率房子的大量供应,现在全国各地都在降容积率,过去几年大量高容积率房产处境尴尬。

  对比一线城市容积率可以发现,近20多年,容积率控制最好的是上海,其次是北京。最差的是深圳,深圳从2017年开始把平均容积率提升到了5的水平,成为全国容积率最高的城市。

  去广深交流的时候,我提了容积率的观点,认为低容积的房子会冲击高容积率的房子,大家的反馈是不在乎容积率,我的回复:不在乎是因为原先没有低容积率的选项,有了之后就不一样了。

  快速降容导致二手房置换链条的终点是低容积率新房,高容积率二手房整体估值不断缩水,二手房降价反向又会拖累新房。

  这可能也是这轮楼市很难走出来的重要原因,说到底还是供需的问题,高容积率=高供应,高容积率的房子抛压普遍比较大,挂牌率高。

  汤臣一品的容积率高达5.97%,但地段空间极佳,相当于广义的容积率很低,小区本身的容积率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还有一种就是周围都是低层建筑的超高层,比如黄埔现在规划了很多风貌别墅+超高层,这种超高层也可以突破自身容积率的问题。

  外部空间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奢侈需求,比如江景,国内大部分房子对外部空间定价不足,也就是说大部分房子外部空间好也没有什么溢价,在这里是存在套利空间的。

  比如面积和户型就有比例关系,平均到每个房间40平+是比较合理的,三房就是120平+,4房160平+,100平内的小三房就略显拥挤了。

  面积和层高实际上也有比例关系,比如老破小面积小,层高只有2.8米,甚至2.6米也不会感觉不舒服。

  但是如果你面积非常大,层高低就会明显感受到压抑。之前看过一个小区:盛大金磐,3房300多平的户型,圆形客厅非常大,进去看的时候就明显感到压抑,层高太低。实际它的层高是3米,但在这么大的面积之下,就显得太低了。

  之前层高限制3.3米,在这个层高限制下,单层面积是不能太大的,极限基本就是三四百平米了,再大设计成复式更协调。

  比较好的比例关系应该是:层数少(2层是比较合适的,一层更牛,但太少见)、每层面积大(200平左右),大面宽,窄进深。

  面积和高度是要有比例关系的,应该是一个平放的长方体,而不是竖起来的长方体。四五层的别墅,每层四五百平+超高挑空才会比较协调。

  如果层高调整为3.6米,甚至每家每户做挑空,真正的提升了房子空间,那可以认为是真正的新一代住宅。

  买房就是买空间,结合地段空间、小区空间、房子空间三个空间维度可以更高维的评估房子的价值,抓住更多穿越时空的真价值,识别未来的长期风险。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