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那山那茶——金沙贡茶公司助力乡村振兴
地处乌蒙山东麓,赤水河上游的金沙县,曾经川盐从这里入黔,黔茶从这里进川,蜿蜒的茶马古道盘绕在山间密林,青石铺就的古道上,埋藏的马蹄印见证了“贡茶之乡”的茶历史。
清脆的马铃声今已远去,山路蜿蜒,山川相连,高耸的山峦是这座黔西北小县城的筋骨,也是当地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产业发展新路。
有人困于大山,仰望大山,走出大山,有人眺望大山,来到大山,停留大山,带走出大山的人再回到大山……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是人与大山的困顿交织,是大山与茶的相辅相成,是人与茶为生活不懈奋斗的故事。
“一杯好茶离不开优质的茶青原料,一枚优质的茶青离不开优良的地理环境。”在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信安社区茶产业示范园生产车间内,金沙贡茶公司董事长李国千扶起鼻梁上的眼镜,架在额头上,捧起一捧茶农刚交来的茶青,用另一只手扒开反复观量。
“长在深山,藏于林下,优质、生态、无公害是贵州茶叶最大的优势,也是我选择来到贵州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原因。”掸落手中的茶青,李国千拍拍双手站起身,取下额头上的眼镜用纸擦拭干净后又重新戴上,真诚地说。
低纬度,高海拔,植被繁茂,林茶相映,云雾浸润,大山生成的屏障,为金沙茶产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优势。
十二年前,浙江商人李国千来到这座“中国贡茶之乡”的县城,从此与金沙结下不解之缘。十多年过去,金沙俨然成了李国千的“第二故乡”,他创办的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国家级茶业龙头企业。公司的8.2万亩茶,覆盖全县8个乡镇(街道)43个村(社区),带动上万群众增收。
“虽然我是从事工业产业,但是我的母亲却时常叮嘱我,要有农民情怀。”李国千从东海之滨来到乌蒙深处,为了心中那浓厚的农业情怀,准备投身农业产业。
交通不方便,设施不完善,出门就是看不尽的大山,群山阻隔。李国千清晰地记得他刚到贵州,到金沙的感受。停留在金沙的李国千,逐渐发现金沙有独特的优势。“被大山阻隔,但也是养在深闺的明珠,良好的生态气候底蕴优势,经过时间沉淀后金沙一定会找到发力点闪耀光芒。”李国千说。
经过不断的调研走访,李国千认为,在金沙发展茶产业一定会有广阔空间。“我是浙江人,虽然没有从事茶产业,但也大致了解一点浙江茶叶行情。”李国千认为,浙江茶产业起步早、底蕴厚实,拥有广阔市场,茶叶产业也趋于饱和。但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浙江茶园面积面临巨大的土地压力,底山茶园正急速衰减,“东茶西移”的发展趋势越加明显。
作为全国最适宜种茶区域之一的贵州,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扎实的产业基础,如果在贵州发展茶产业,那一定是绝佳的转型机会,前景一片光明。同年李国千成立了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开始谋划茶产业。
“作为一家农业企业,发展自然要得到农民的认可。要让茶叶成为农民的致富茶,成为让群众幸福生活的叶子,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李国千认为,只有扎根土地,久久为功,立足长远,练好自身内功,才能走得远。
“‘农民的事不是小事,要做好才对得起群众’,这是董事长经常与我们说的话,也正是受这种农业情怀的感染,我们也在努力做好金沙茶产业的发展。”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行政中心办公室主任王迅介绍,从千里之外远道而来,帮助当地发展产业,这是李国千与大山的农业情怀。
在金沙县木孔镇信安社区,84岁的周忠碧闲时会跟着儿媳一起去茶园里采茶,年龄大,手脚不便,即便如此,她每天在茶园里也能采五六斤茶叶。“之前15块钱一斤的茶青,我每天能挣六七十块钱,虽然是帮着子女采的,但他们还是会付我的工资。”周忠碧笑着说。
四月中旬的日子,早上总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春雨贵如油,趁着春雨,村民纷纷忙着春耕,每个春天,就盼着下一场浸润土壤的春雨,但是吴关群却希望这雨晚一点再来。
吃过午饭,雨才渐渐停了。“雨停了,收拾机器,准备上茶山。”吴关群看雨停了,打了一个电话给她的表侄银庆龙,招呼他装好采茶的机器,上茶山继续采春茶。
因为家中小事,吴关群的丈夫李兴科这几天也从上海回家来了。“机票便宜,都是坐飞机回来的,飞机透过云层,能看到连片的大山。”李兴科说着,抬手指着四周环绕的大山,“飞机上看大山,雄伟壮观,在地上看大山,把人都看晕了,就想着怎么走出去。”
再过两天,李兴科又要回到上海,继续在异乡务工,他站在茶园里,双手采着树上的茶青,采着采着,他的神情黯淡下来,李兴科想起了20多年前和妻子一起外出务工的情景。
在贵州,最不缺的就是山,山割碎了土地,土地长在山上。在木孔镇,地少人多,土壤还是火石地,一年到头种不出一点够看的庄稼,种植的玉米秆齐腰高。为了另寻活计,过完年后,李兴科与妻子带着孩子,一同踏上了离乡的路。
“那时候在外务工,离家远,回家一趟也不容易,但是为了生活,都是逼不得已。”在外务工的那些年里,月工资逐渐从900多涨到1800多,李兴科觉得自己和妻子就像不愿受穷的鸟,虽然飞出了大山,却无时不怀念自己的“窝”。“如果在家里有活计,谁愿意背井离乡呢?”李兴科笑着问。
后来由于孩子读书问题,李兴科夫妻二人才不得不从省外回来,继续在土地里寻生计。2017年,金沙开始大力发展茶产业,李兴科夫妻将自家的土地拿出来全部种上了茶叶,吴关群开始在茶山上务工,李兴科则在周边做些小工,或者继续外出务工。
“当时就期盼,什么时候在当地也能有所发展,我们也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养活一家人的事做,一家人团圆一堂,幸福欢乐。”吴关群眼神中满是期待。
在金沙县岚头镇的高果村,村民刘先福正在自家的茶园里采摘茶叶。午后的风还有些微凉,他裹了裹身上的外套。“我2012年就开始种茶叶了,对茶叶我非常有感情。”刘先福说。放眼刘先福的茶园,整齐划一,茶树之间没有任何杂草,干净整洁。
在种植茶叶之前,刘先福也是一名地道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挖掘活计。“山里的土地零碎,也长不出什么庄稼,每年的收成不多,自给自足饿不死,想要挣钱做大梦。”刘先福介绍,当年政府部门曾组织他们去江苏一带观摩过茶产业发展,“我记忆深刻,当时在江苏与一户茶农聊天时得知,他们一家8亩茶园,每年都有6万多元的收入,让我深有感触,大山里种不出庄稼,却是种茶的好地方。”刘先福说。
金沙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上乘,在历史上金沙茶叶曾多次作为朝廷贡品“以茶代赋,岁岁上贡”,金沙县2009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自2017年以来,金沙县将茶产业列为农业特色、乡村振兴主导产业重点发展。
在前期试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金沙贡茶公司在金沙种植了大面积的茶叶,最多的时候,金沙贡茶公司拥有茶园20余万亩。为把握茶叶品质,2019年,金沙贡茶公司通过转让的形式,只留下了8.2万亩茶园,做精做细管理。
经过十多年的坚守与耕耘,金沙贡茶公司累计投入7亿元,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探索创新经营管护模式,培训农民经营管护技术,做好茶园管护。茶园逐渐投产,公司生产的茶叶饱受客户欢迎,茶叶市场前景广阔。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指出要学习运用经验,加快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其中就提及要加快发展茶叶等特色产业,用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茶园郁郁葱葱,茶叶翠嫩青绿,走进贡茶公司的茶园基地,李国千从茶树上摘下一棵茶青,“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发展起来以后,群众受益是关键,特色产业就需要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产业效益。”李国千说。
为了让群众充分参与茶产业发展,分享产业红利,去年金沙贡茶公司采用了新的利益联结模式,将群众与公司捆绑,让群众从产业工人逐步向产业主体转变,从茶叶工人变成真正的茶农。金沙贡茶公司转变公司以往大包大揽的管护模式,将茶园以出租的形式租给农户,由农户管护,最后参与到茶青采收的分成中来。
“老师傅,你能不能帮我联系几名机械采茶工,我的茶叶还有十来天能机采了,先预约几名采茶工。”在金沙贡茶公司长坝镇店民村茶叶点,承租茶园的茶农马静找到采收点一名工作人员,请他帮忙联系采茶工。
自贡茶公司去年推行茶园出租模式,马静在了解出租模式具体内容后,便向公司租下400亩茶园,当作自家茶园先尝试一年。
“从今年茶青开采以来,光是第一道手采春茶我就向公司销售了20多万元的茶青,按照50%的提成,我的茶青提成已经有10多万元,除去租金和茶园管护费,应该还有几千块钱的收入。”见有采茶群众背着新采摘的茶青走进工厂,马静顿了顿,上前去看群众送来的茶青。
“400亩茶园,只挣几千块钱,为什么还高兴?”就在记者感到诧异时,马静放下手中的茶青,拍了拍手继续说:“十多万元的提成里包含我茶园一年的租金以及工人管护费,这是我一年需要支付的成本, 如今已经回本了,剩余的几千块钱是多余挣的。而后茶叶还要继续采摘,至少每半个月可以采摘一次,一直能采到9月底,后面的茶青提成就是我一年的纯收入了。”马静说着,脸上不觉露出微笑的表情。
“以前的茶青没人采,今年是茶青不够采,我的茶园茶青已经是应采尽采,就等着下一波茶叶发芽后再采了。自己的茶园,当然上心得多。”马静笑着说,以前茶园有病虫害谁也不管,现在发现后都第一时间找公司帮忙解决,这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自从发展茶产业以来,吴关群包了几百亩茶园做起了管护,李兴科很少过问吴关群茶园的事。“帮别人管茶园,一年忙碌下来也能挣一两万块钱,人辛劳还挣得少。”李兴科讲起之前的包保管护模式,不由得叹气。
去年8月份,闲暇在家的李兴科与工友一起前往上海打工,留吴关群在家管理自己承包的茶园。后来金沙贡茶公司推出新管理模式,吴关群根据自身能力,与表侄一起承租了160亩茶园,由于之前管理细致,今年茶青长势良好。
“今年的人工采摘茶青有12万元,我个人提成有6万多,除去承包成本,加上后面机采茶叶,今年预计茶叶提成收入能有6万多元,并且还不算我自己的人工成本。”在茶山上,吴关群为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家乡也有产业了,我们从茶叶工人转变成了茶园主人,成了真正的茶农。”
“要不然别出去了,回来我们多承租一些茶园,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闲下来休息的时候,吴关群挑选着车上的老茶梗,劝李兴科不要出门打工,回来一起经营自家的茶园,不管挣多挣少,在家乡总比在他乡更让人安心。
李兴科没有回答吴关群会不会回来,而是转身跳下装着茶叶的三轮车。“快点过来牵着口袋,今天尽量把剩下的这一山坡茶叶全采了,今年管好茶园,明年更有收成。”李兴科走到放在茶园里的采茶机跟前,招呼吴关群快过去采茶叶。
(责任编辑:管理)
- ·营私舞弊(yíng sī wǔ bì)究竟什么情况?
- ·箕(jī)集(jí)减(jiǎn)终于真相了?
- ·王某认为午休时间有自由活动的权利
- ·划晤沿棘到底是怎么回事?
- ·茶叶是我国本土特色产品
- ·异常转账如何反诈劝阻警银联动演练
- ·会长大的幸福伴奏这又是个什么梗?
- ·有关终焉的年代记真的还是假的?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习近平发表
- ·关于佣必问盔到底是个什么梗?
- ·无感体验第一人称视角入画漫游
- ·关于甜美的梦张娜拉怎么上了热搜?
- ·中秋节爱情祝福短信究竟是什么原因?
- ·杯弓蛇影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 ·侨银股份(002973SZ)近期收到合计中标金额约
- ·向当下的年轻观众和家庭观众讲述这些闪光人
- ·五问带你揭开“五”的秘密
- ·记忆犹新这是不是真相?
- ·言之无物到底怎么回事?
-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 ·关于僵尸大战世界究竟怎么回事?
- ·《不就是拔河么》热血收官尤浩然待播新剧蓄
- ·关于新概念美音版有没有后续报道?
- ·关于低声下气(dī shēng xià qì)消息可
- ·无(wú)名(míng)英(yīng)雄(xióng)可以
- ·随着监管趋严以及行业发展对险企资本结构和
- ·间接推动数据价值与金融业态的重塑
- ·有关泛滥成灾(fàn làn chéng zāi)是真
- ·小麦经由不同的烹饪方法汇聚成不同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