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清18岁成朱德夫人一生无儿无女临终6字遗言令人泪目

最后编辑时间:2023-11-07 19:53:2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康克清出生于农村,目睹过旧中国农村妇女儿童的苦日子,少时的她便跟着农民运动了解马克思主义,大革命时期负责妇女解放运动。

  建国后,康克清一直致力于推进儿童权益保护,提高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在工厂、农村、街道等处兴办托儿所。

  朱德本是拒绝,耐不住曾志的几番邀请,想想自己也无事,抱着与同志之间打破官兵思想隔阂的心思就去了。

  朱德闻言笑着问了康克清的姓名和年龄,一听对方只有18岁,不禁竖起了大拇指问:“怕不怕牺牲?”

  在一次突围行动中,为掩护朱德及其他军部首长突围,伍若兰带着另一小队将敌军吸引,身负重伤后不幸被捕。

  当时的曾志眼睁睁地望着伍若兰中枪跌落山坡被敌人捕去,自己带着剩下的红军战士面对众多敌人却无能为力。

  现如今看着朱德一人孤苦伶仃,曾志便也想着做个媒人,一来给朱德牵牵红线,二来也能多少减轻一下自己没能救下伍若兰而产生的愧疚。

  康克清转头冷静下来一想,自己无论是在资历,还是年龄方面都与朱德相差甚远,几番思索下来,康克清还是婉然拒绝了曾志。

  原来,朱德对这样一位敢做敢说、不畏牺牲的女红军战士印象非常好,觉得康克清会是一个很好的革命伴侣。

  于是,朱德前后来找了康克清很多次,对康克清讲了自己的婚史与革命事迹,有时或因有事讲到一半,闲下来也一定会补上。

  结婚后的康克清并没有摆起军长夫人的官架子,而是继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并主动找朱德挑明:“我有自己的工作,还要抓紧学习,希望你在生活上不要指望我太多。”

  朱德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大力支持,表明自己有警卫员,闲来自己也会活动活动,让康克清放心工作,安心学习。

  除了生活上负担的减轻,闲时朱德也会给予康克清思想上的帮助,慢慢地康克清的思想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

  长征初期,康克清坚定地拒绝了我党将其安置在后方休养团的好意,一心想着跟着自己的丈夫跑在前线。

  或是从小便习惯了劳动的缘故,康克清打心底里把长征当作一次长途散步,不仅与前线红军战士同行同吃,还经常鼓励红军战士乐观向前。

  这便是老一辈的乐观精神,无论身处何种困难,只要乐观一些,向前看,便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我们。

  尽管康克清总是云淡风轻地向外界讲述着长征路途的经历,但对于康克清来说,最大的困难便是长征期间自己的身体受到了损害,从此无法生育。

  尽管自己一生无儿无女,但康克清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照顾朱德前妻的孩子,而他们也把康克清当作自己的母亲一样孝敬。

  家里靠捕鱼为生,遇上好时候,就饱一阵,遇上坏日子,就饿一阵,年少的康克清饱受旧中国的风霜,或是自幼热爱劳动的缘故,康克清14岁就参加了家乡兴起的农民运动之中。

  年仅14岁的康克清从农民运动中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所提及的要建造“人民的国家”深深地触动了康克清饱受风霜的心。

  1927年,康克清被任命为乡妇女协会常任秘书,负责打土豪,反对包办婚姻,倡导自由恋爱,促进妇女解放。

  康克清看着红军对待村民不像国民党一样随意抢掠,而是与村民一起做农事,心中便对加入红军队伍产生了向往。

  康克清抱着这样的想法,全然不顾白色恐怖的威胁,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的队伍,跟着队伍上了井冈山。

  尽管后来康克清与朱德结为夫妻,从一名红军战士一跃而成军长夫人,但她依旧没有放弃学习的念头,一直努力地提高自己。

  抗战期间,康克清担任过中央妇委委员、解放区战时儿童保育会代主任等职位,发动群众建立妇救会与妇女自卫队。

  建国后,康克清成了元帅夫人,饶是其他人此时该盘算着享享清福,但康克清不一样,妇女儿童事业是她热爱的工作,也是她的魂。

  虽然距离康克清逝世已经过去31年,但她的事迹随着她的精神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卷轴之上,让人铭记。

(责任编辑:管理)